EPS模块现浇混凝土结构房屋保温技术导则

 

1总则

 1.1为了规范装配式EPS模块混凝土结构低能耗抗灾房屋的建造行为,明确技术要求,,提高城镇和农村新建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耐久性、防火安全性、易施工性和结构抗灾能力,做到房屋建造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化、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建造有低能耗和抗灾需求,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中耐火等级三级及以下、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下、建筑高度10m以下、地上建筑层数3层及以下、建筑层高不大于5.1m的装配式EPS模块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结构低能耗抗灾房屋和冷藏库及农业温室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3装配式EPS模块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结构低能耗抗灾房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钢结构设计规范》

GB《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住宅建筑规范》

GB《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T《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六角头螺栓C级》

GB/T《六角头螺栓》

GB/T《彩色涂层钢板与带钢》

GB/T《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GB/T《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T《预拌砂浆》

GB/T《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JGJ/T29《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T26《外墙无机建筑涂料》

JC/T.1《纤维水泥平板(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JC/T《泡沫玻璃绝热制品》

JC/T《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QB/T《镀锌电焊网》

3术语

 3.1EPS模块EPS(ExpandablePolystyrene)module

  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或由墨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发泡后,通过工厂标准化生产设备一次成型制得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型材或构件。

 3.2连接桥accessories

  将模块和模板连接组合成直板形、角形、T形、弧形等不同形状的空腔模块,并起确保模块空腔几何尺寸准确的非金属配件。

 3.3芯肋corerib

  水平穿过屋面空心模块方形或矩形通孔组合屋面空心板的镀锌钢管。

 3.4干混砂浆drymixedmortar

  由水泥、干燥骨料或粉料、添加剂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它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配套组分拌和使用。

 3.5厚抹灰防护面层thickplasterprotectivelayer

  在墙体的内外表面用厚度不小于12mm、强度等级为M15干混抹灰砂浆抹面、加一道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和厚度不小于3mm抹面胶浆抗裂增强,由此形成的复合材料构造层。

 3.6抹面胶浆basecoat

  由水泥基胶凝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以及填料和添加剂等组成,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和良好粘结性能的抹面材料。

 3.7纤维水泥平板fibre-cementboard

  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添加抗裂纤维,由工厂化制造的水泥基板材,简称水泥板。

 3.8再生混凝土recycledconcrete

  在配制过程中掺用了再生骨料的混凝土。

 3.9复合墙体   将墙体空腔模块经积木式错缝插接拼装成空腔墙体,其内置入钢筋、浇筑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内外表面用厚抹灰防护面层抹面或安装水泥板,再按设计要求饰面,由此所构成保温与承重一体化的房屋外墙,简称墙体。

 3.10复合屋面空心板   用两根通长的芯肋,贯通穿过屋面空心模块的方形或矩形通孔,组合成屋面空心板,在其上下表面分别用一定厚度的抹面胶浆抹面,并加一道1.0×19.5×19.5(mm)电焊网抗裂增强,所构成保温与承重一体化的屋面预制构件,简称屋面板。

 3.11企口防护条tongue-and-grooveprotectivestrip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对模块上端企口起保护作用的配件,简称防护条。

 3.12模块切割器cutterforEPSmodule

  将模块按所需要的形状和规格现场加工的器具。

 3.13螺旋连接钉helicalconnectionnail

  均匀设置在墙体内外两侧,为安装固定纤维水泥平板或防火装饰板提供根基的非金属配件。

 3.14泡沫玻璃模块foamglassmodule

  用泡沫玻璃板由工厂化加工制成四周边有插接企口或裁口、具有防火保温功能的板状型材。

 3.15低能耗建筑low-energybuilding

  将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适宜的节能建造技术组合,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通过可再生能源或其它清洁能源及新风系统和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综合应用,使室内能够达到不需要传统采暖和主动空调就能实现舒适环境的建筑。

4材料

 4.1模块性能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模块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普通模块

石墨模块

表观密度,kg/m3

20

30

20

30

GB/T

压缩强度,MPa

≥0.12

≥0.20

≥0.12

≥0.20

导热系数,W/(m·K)

≤0.

≤0.

≤0.

≤0.

尺寸稳定性,%

≤0.3

水蒸气透过系数,ng/(Pa·m·s)

≤4.0

吸水率(体积分数),%

≤2.0

熔结

性能

断裂弯曲负荷,N

≥30

≥40

≥30

≥40

弯曲变形,mm

≥20

燃烧性能等级

不低于B1级

GB

垂直板面方向抗拉强度MPa

≥0.15

≥0.20

≥0.15

≥0.20

GB/T

 4.2泡沫玻璃模块性能应符合表4.2的规定。

表4.2泡沫玻璃模块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密度,kg/m3

JC/T

JGJ

导热系数,W/(m·K)

≤0.

抗压强度

MPa

≥0.40

抗折强度

≥0.30

抗拉强度

≥0.08

体积吸水率,V/V,%

≤0.5

尺寸稳定性,%

≤0.3

燃烧性能等级

A级

匀温灼烧性能(℃,0.5h)

线收缩率,%

≤8

质量损失率,%

≤5

 4.3抹面胶浆性能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3抹面胶浆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粘贴强度MPa(与模块)

原强度

≥0.10,破坏发生在模块中

GB/T

耐水

强度

浸水48h,干燥2h

≥0.06

浸水48h,干燥7d

≥0.10

耐冻融强度

同原强度

柔韧性

压折比(水泥基)

≤3.0

开裂应变(非水泥基),%

≥1.5

抗冲击性(二层及以上)

3J级

吸水量,g/m2

不透水性

试样抹面层内测无水渗透

可操作时间(水泥基),h

1.5~4.0

 4.4柔性耐水腻子性能应符合表4.4的规定。

表4.4柔性耐水腻子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初期干燥抗裂性(6h)

无裂纹

JC/T

打磨性

手工可打磨

吸水量(g/10min)

≤2.0

耐水性(96h)

无起泡、无开裂、无掉粉

耐碱性(48h)

粘结强度

标准状态(MPa)

≥0.60

冻融循环5次

≥0.40

柔性

直径50mm,无裂纹

非粉状组分的低温贮存稳定性

-5℃冷冻4h无变化,刮涂无障碍

 4.5胶粘剂性能应符合表4.5的规定。

表4.5胶粘剂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粘结强度,MPa

(与水泥砂浆)

原强度

≥0.6

GB/T

JGJ

耐水

强度

浸水48h,干燥2h

≥0.3

浸水48h,干燥7d

同原强度

拉伸粘结强度,MPa

(与模块或

泡沫玻璃模块)

原强度

与模块≥0.10、与泡沫玻璃模块≥0.08,破坏发生在模块内

耐水

强度

浸水48h,干燥2h

同原强度

浸水48h,干燥7d

可操作时间(h)

1.5~4.0

 4.6耐碱玻纤网布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6的规定。

表4.6耐碱玻纤网布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单位面积质量,g/m2

GB/T

耐碱断裂强力(经向、纬向),N/50mm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向、纬向),%

≥50

断裂伸长率(经向、纬向),%

≤5.0

 4.7电焊网性能应符合表4.7的规定:

表4.7电焊网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

丝径(mm)

2.5(或1.0)±0.04

QB/T

网孔大小(mm)

50×50(或19.5×19.5)

焊点抗拉力(N)

>(或80)

镀锌层质量(g/m2)

焊点质量

脱焊点不超过焊点数8‰

连续脱焊点不应多于2点

 4.8纤维水泥平板性能应符合表4.8的规定:

表4.8纤维水泥平板性能

类别

性能指标

密度

(g/cm3)

吸水率/%

不透水性

湿胀率

/%

不燃性

抗冻性

中密度

1.1<D≤1.4

≤40

24h检验后允许板反面出现湿痕,但不得出现水滴。

压蒸养护制品0.25;蒸汽养制品≤0.50。

A级

高密度

1.4<D≤1.7

≤28

25次冻融循环,不得出现破裂、分层。

注:试验方法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纤维水泥平板》JC/T.1的规定。

 4.9锚栓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的相关规定。

 4.10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的规定;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的相关规定。

  4.11芯肋所用的钢管应热浸镀锌防腐,壁厚不应小于3.0mm;结构型钢、C型钢檩条、连接钢板等性能及表面防腐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的相关规定。

  4.12镀锌螺栓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GB/T和《六角头螺栓C级》GB/T的相关规定。

  4.13焊条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的相关规定。

  4.14墙体抹面干混砂浆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砂浆》GB/T中强度等级为M15干混抹灰砂浆的相关规定。

  4.15密封胶、密封胶带(布)、包角条、包边条、盖口条、护角等其它配套材料的性能指标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4.16饰面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复层建筑涂料》GB/T及现行行业标准《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24、《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26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4.17面砖饰面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的相关规定。

  4.18屋面防水涂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的相关规定。

5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墙体的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能耐受全寿命周期内室外气候长期反复作用而不破坏。

  2具有承受火焰辐射及阻止火势蔓延的能力。

  3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下,保温层与结构不脱离或破坏。

  4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防水和防渗透性能。

  5.1.2墙体和模块的的建筑模数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中扩大模数基数3nM的相关规定。

  5.1.3墙体与基础地梁或楼面板上表面的相接处、屋面板在屋脊和与墙体在檐口的交接处、门窗框与墙垛安装组合缝等无法实现企口插接的热桥部位,均应在安装时,预留10mm的缝隙,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发泡保温材料将其密闭封堵。

  5.1.4墙体阳角部位和门窗洞口四角内外表面的防护面层内,均应再增设一道宽度不小于mm的耐碱玻纤网布。

  5.1.5建筑首层的防护面层表面不设分隔条(缝),若建筑确需要设置分格条(缝)时,缝内应填塞不燃密封材料。

  5.1.6墙体外表面贴面砖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5.1.7外墙外门应为有下槛的平开门,外墙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8W/(m2·K);用于低能耗建筑时,外墙门窗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0W/(m2·K)。

  5.1.8当墙体用于建造农业温室时,附墙柱的柱距不宜大于12m。

  5.1.9直径不大于60mm的管线宜敷设在墙体空腔内;直径不大于20mm的线管可在墙体的内侧壁上开槽下管。

  5.1.10在表观密度30kg/m3标准型或加厚型墙体空腔模块组合的空腔墙体内浇筑mm厚混凝土,内外表面分别用厚抹灰防护面层抹面或安装厚度与防护面层相同的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墙体传热系数应符合表5.1.10的规定。

  表5.1.10墙体传热系数

表5.1.10墙体传热系数

模块类别

墙体厚度(mm)

传热系数[W∕(m2·K)]

标准型普通模块

0.25

加厚型普通模块

0.15

标准型石墨模块

0.23

加厚型石墨模块

0.13

 5.2墙体设计及构造

  5.2.1墙体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以墙体混凝土厚度的1/2为定位轴线;开间和进深、层高、门窗墙垛高度和宽度、窗上下槛墙和门上槛墙高度均应符合扩大模数基数3nM。

 2房屋转角墙垛和门窗间墙垛宽度均不小于mm;当房屋为单层时,门窗上槛墙高度不应小mm。

 3门窗框用直径为6mm镀锌膨胀螺栓与墙垛连接,螺栓距洞口端头为mm、间距位1mm、每一边框上不少于两个;窗下槛墙顶部用厚度为30mmⅡ型窗口模块封堵;如图5.2.1-1所示。

图5.2.1-1单层门窗框与复合墙体保温组合构造

1—楼面板;2—防护面层;3—模块;4—门窗口Ⅱ型模块;5—螺栓;

6—密封胶布;7—室内窗台板;8—门窗口Ⅱ型模块;9—企口;10—受弯钢筋;

11—U型钉;12—聚氨酯发泡;13—外窗;14—密封胶带;15-室外披水板

  4加厚型外墙门窗洞口部位,门窗框通过mm×80mm×5mm(长×宽×厚)镀锌钢板用直径为8mm的镀锌膨胀螺栓与墙垛连接,其它构造做法同第5.2.1-3款的规定,如图5.2.1-2、3所示。

图5.2.1-2单层门窗框与加厚型复合墙体连接组合构造

1—楼面板;2—防护面层;3—模块;4—膨胀螺栓;5—连接钢板;

6—密封胶布;7—窗台板;8—门窗口Ⅱ型模块;9—企口;10—受弯钢筋;

11—U型钉;12—聚氨酯发泡;13—外窗;14—密封胶带;15—室外披水板

图5.2.1-3双层门窗框与加厚型复合墙体连接组合构造

1—楼面板;2—防护面层;3—模块;4—门窗口Ⅱ型模块;5—膨胀螺栓;

6—密封胶布;7—窗台板;8—门窗口Ⅱ型模块;9—企口;10—受弯钢筋;

11—U型钉;12—聚氨酯发泡;13—外窗;14—密封胶带;15—室外披水板

  5墙体位于地面以下时,墙体与地梁或基础底板的交接部位,应采用M15水泥砂浆抹八字封角。

  6墙体位于地面以上时,内外表面可采用防护面层抹面或安装厚度与防护面层等同的水泥板和防火装饰板。当采用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做防护面层时,应符合如下规定:

  (1)螺旋连接钉的中心位置距内侧转角不大于50mm、距外侧转角为模块外侧壁厚度加50mm、横向和竖向设置网格为mm×mm、并位于模块的1/2高度内、外表面与空心模块墙体表面相平;固定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的镀锌自攻螺钉直径不小于5mm、拧入螺旋连接钉内的长度不小于10mm、每一固定点上不少于1个镀锌自攻螺钉、钉帽卧入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内为1mm,螺旋连接钉安装前,模块表面燕尾槽用抹面胶浆刮平,连接构造示意如图5.2.1-4所示。

图5.2.1-4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与复合墙体连接构造

1—水泥板或装饰板;2—模块;3—自攻螺钉;

4—连接钉;5—企口;6—混凝土墙体

  (2)外墙阳角部位,用厚度为15mm、宽度为mm的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沿建筑高度通长压缝设置转角防护板,并与墙体防护板用胶粘剂粘贴后,用双排设置、直径不小于5mm的镀锌自攻螺钉辅助连接,拧入水泥板内长度不小于10mm,钉距不大于mm,连接构造示意如图5.2.1-5所示。

图5.2.1-5水泥板与复合墙体阳角连接构造(水平剖面)

1—模块;2—螺旋连接钉;3—自攻螺钉;4—企口;

5—混凝土墙体;6—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7—护角板

  5.2.2墙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墙体无扶墙柱、首层建筑高度不大于5.1m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置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钢筋配置规定

层数及墙肢轴压比

设防烈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单排配筋HRB(横向和竖向)

一层

6、7

C20

Φ6

二层,μ0.4

6、7

Φ8

三层,μ0.5

6

C25

7

Φ10

注:μ为墙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

  2门窗洞口上槛墙内只设置正截面受弯钢筋,不设环形箍筋和斜截面抗剪钢筋。

  3地下室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钢筋配置应符合表5.2.2的规定;当墙体对外侧土壤侧压抗力验算不足时,应加设截面尺寸为mm×mm扶墙柱,柱内配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的相关规定,组合构造示意如图5.2.2所示.。

图5.2.2有扶墙柱墙体构造

1—防护面层;2—扶墙柱模块;3—企口;4—混凝土柱

  5.2.3出挑外墙的雨棚板,应沿楼面板在同一标高出挑,并采用厚度为60mm现浇模块做免拆底模和侧模,与出挑楼面板一同现浇,上表面的外保温应符合外墙粘贴系统的设计要求,墙体与出挑板组合构造如图5.2.3所示。

图5.2.3雨篷板外保温及与墙体组合构造

1—楼面板;2—室内防护面层;3—空腔模块;4—混凝土墙体;

5—刚性防水层;6—粘贴模块;7—混凝土雨篷板;

8—现浇模块(免拆模板);9—室外防护面层

  5.2.4全封闭保温阳台的混凝土底板应沿楼面板标高出挑,底板的下表面和栏板的侧面均用厚度不小于80mm的现浇模块做免拆底模和側模,与楼面板混凝土一同浇筑,保温阳台出跳板的外保温及与墙体组合构造如图5.2.4所示。

图5.2.4保温阳台出挑板外保温及与墙体组合构造

1—混凝土栏板;2—现浇模块3—混凝土底板;4—防护面层

 5.3屋面保温系统设计及构造

  5.3.1屋面空心板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中耐火等级为三级的住宅建筑坡屋面或非上人平屋面;屋面空心板分标准型和加厚型两种,性能指标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型:将表观密度30kg/m3、厚度为mm的标准型普通屋面空心模块用两根通长60mm×60mm、壁厚不小于3.0mm的芯肋通过屋面空心模块的第2个方形通孔,按房屋设计尺寸,穿插组合而成屋面空心板,其上下表面用不小于10mm抹面胶浆抹面,加一道1.0×19.5×19.5(mm)电焊网抗裂增强,端头通孔均用厚度不小于60mm模块密闭封堵,所构成保温与承重一体化的复合屋面空心板。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计算跨度L=2.0m,允许均布荷载标准值为2.5KN/m2;

 2)计算跨度L=3.0m,允许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0KN/m2;

 3)传热系数为0.25W/(m2·K);

 4)耐火极限不小于0.5h。

  2加厚型:将表观密度30kg/m3、厚度为mm的加厚型普通屋面空心模块用两根通长80mm×60mm、壁厚不小于3.0mm的芯肋通过屋面空心模块的第2个矩形通孔,按房屋设计尺寸,穿插组合而成屋面空心板,其上下表面用不小于10mm抹面胶浆抹面,加一道1.0×19.5×19.5(mm)电焊网抗裂增强,端头通孔均用厚度不小于60mm模块密闭封堵,所构成保温与承重一体化的复合屋面空心板。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计算跨度L=2.0m,允许均布荷载标准值为3.0KN/m2;

  2)计算跨度L=3.0m,允许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5KN/m2;

  3)传热系数为0.20W/(m2·K);

  4)耐火极限不小于0.5h。

  5.3.2当屋面板用于坡屋面时,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结构檩条宜选用冷弯C型钢,类别和规格应通过计算确定,间距不应大于3m。

  2屋面两端和檐口及屋脊部位屋面板与结构檩条用M10镀锌螺栓与檩条穿透连接,不应采用镀锌自攻螺钉连接,其它部位用直径为10mm镀锌自攻螺钉与结构檩条连接;屋面板内芯肋与结构檩条在交叉点上不少于一个镀锌螺栓或镀锌自攻螺钉连接。

  3屋脊处形成的楔形组合缝用切割器将粘贴模块按所需形状加工填缝,再注入发泡保温材料密闭封堵。

  4屋面防水系统的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的有关规定,连接组合构造如图5.3.2所示。

图5.3.2坡屋面承重保温防水连接组合构造

1—屋面瓦;2—防水层;3—抹面层;4—钢管;

5—模块;6—C型钢檩条;7—屋架

  5.3.3屋面外保温粘贴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应将不同组成材料的热阻值叠加计算,系统的传热系数应不大于地方现行标准规定的限值,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模块与基层屋面间不设隔气层。

  2女儿墙根部、天沟转角处、通气孔根部等安装组合缝的封堵密实应符合本导则第 4.1.3条的规定。

  3坡屋面时,屋面保温模块与基层屋面应为无空腔粘贴,模块上表面用不小于25m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其上做防水层。

  综合1~3款技术内容,坡屋面外保温粘贴系统组合构造如图5.3.3-1所示。

图5.3.3-1坡屋面外保温粘贴系统组合构造

1—屋面瓦;2—防水层;3—抹面层;4—模块;5—粘贴层;6—基层屋面

  4非上人平屋面时,在基层屋面上用填充材料找坡,20mm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屋面保温模块与基层屋面可采用点框粘,其上用不小于20mm厚M10水泥砂浆抹面,再做防水层;上人平屋面时,在柔性防水层上抹20mm厚M10水泥砂浆防护面层,其上平铺一道网格50mm×50mm、网丝直径不小于2.5mm电焊网,浇筑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厚度不小于40mm细石混凝土,表面设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宽度宜为10mm~15mm的分隔缝,缝内满填密封胶,系统组合构造如图5.3.3-2。

图5.3.3-2上人平屋面外保温粘贴系统组合构造

1—混凝土防护面层;2—金属焊接网片;3—水泥砂浆防护层;4—防水层;

5—抹面层;6—模块;7—找坡层;8—粘贴层;9—混凝土楼面板

  5.3.3当房屋采用非保温屋面系统时,檩条上表面应满铺厚度不小于20mm的纤维水泥板,外露的螺栓帽、自攻钉帽、拼装组合缝等均用密封胶密闭封堵。

 5.4天棚保温系统设计及构造

  5.4.1当房屋屋面无保温系统时,应采用天棚保温系统做房屋的保温隔热层。

  5.4.2天棚保温系统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中耐火等级为三级的民用建筑。

  5.4.3天棚保温系统传热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房屋能耗需求或现行地方标准规定的传热系数限值;模块

厚度取值为10mm的整倍数。

  5.4.4天棚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应设置于屋架下弦的下表面。

 2龙骨的规格和类别应根据房屋使用功能经计算确定,龙骨的间距不应大于mm。

 3天棚保温模块与龙骨间应采用直径不小于5mm的镀锌自攻螺钉连接,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镀锌螺钉。

  4天棚保温模块的内外表面,均应分别采用5mm和10mm厚抹面胶浆防护面层抹面或用厚度为10mm的石膏板或纤维水泥板通过直径为5mm的镀锌自攻钉与龙骨连接。

  5.5地面保温系统设计及构造

  5.5.1地面保温系统含地热模块保温系统和地面模块保温系统两部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面保温。

  5.5.2地面保温系统传热系数K值,应根据模块保温层厚度和系统分层构造经计算确定,设计值不应低于能耗需求或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地面模块厚度取值应为10mm整倍数。

  5.5.3地面保温系统组合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地面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的相关规定。

 2地面模块用厚度为5mm的M15水泥砂浆与基层地面粘贴固定;当地面模块上表面有厚度不小于50mm的防护面层时,地面模块与基层地面间可取消粘贴层。

 3基层地面防护面层厚度大于50mm时,其内应设置电焊网。

6安装与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进场安装的EPS模块的构件及附件的材料品种、规格、色泽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6.1.2模块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表6.1.2模块几何尺寸允许偏差(mm)

模块的种类

长度

厚度

高度

平整度

对角线长度

直板形,、角形、其它形状模块

﹣1.0

﹣1.0

﹣1.0

1.0

﹣1.0

泡沫玻璃模块

±2.0

±1.0

±2.0

±2.0

  6.1.3异形墙体空腔模块安装组合出现非整块时,应使用切割器按所需要的形状和规格现场加工,按标准完成企口插接组合,不得用手锯切割和平口对接缝组合。

  6.1.4模块无法实现企口插接的热桥部位和门窗框周边与墙垛间的安装组合缝封堵,应符合本导则第5.1.3条的规定。

  6.1.5现浇混凝土基础和楼地面梁(板)水平标高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的相关规定。

  6.1.6设置在墙体内的新风和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管道、电气和通讯等配套工程的线管、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温度调节系统的线管等应与空腔模块墙体组合安装同时进行。线管类别和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线管不宜有接头,一旦出现接头,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2墙体安装与施工

  6.2.1按建筑设计要求,确定各类模块的使用部位,绘制模块排列组合图,按图施工。

  6.2.2墙体施工工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础或楼地面板上表面水平标高测量及放线→用M15水泥砂浆按线找平→打孔设置竖向钢筋→窗下空腔墙体组合及校正→安装防护条→浇筑混凝土→墙垛及门窗上槛墙组合→支护楼面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至楼面板部位→绑扎楼面梁板钢筋→梁板混凝土浇筑→拆除防护条→继续上一层墙体和楼面梁板施工。

  6.2.3墙体施工工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已平整的条形基础或地梁的上表面分别弹出墙体轴线和墙体厚度线,在轴线上按孔距为mm,孔深为10×钢筋直径+10mm、孔径与钢筋规格等同打孔,将竖向钢筋插入孔内;再按墙体厚度线将30mm×20mm(宽×厚)的限位板条钉牢,构成空腔模块墙体限位卡槽,安装组合示意如图6.2.3-1所示。

图6.2.3-1墙体限位卡槽安装组合示意

1—竖向钢筋;2—限位板条;3—条形基础或地梁

  2按模块排列组合图施工。先将大角形、大T形、扶壁柱形模块套入竖向钢筋,置入条形基础或地梁上表面的限位卡槽内,再组合安装直板形模块;模块应竖向分皮错缝mm插接组合。

  3横向钢筋置入每皮模块芯肋上端的凹槽内与竖向钢筋用尼龙扎带绑扎;按门窗设计宽度插入Ⅰ型门窗口模块,按此工序分层错缝将墙体组合至窗下墙高度。

  4在空腔模块墙体的内表面上设置连接钉,用直径为5mm的自攻螺钉将斜支撑立梃固定连接钉上,用斜支撑校正墙体垂直度;当有扶壁柱时,应对其进行支护。

  5将防护条安装在模块顶端企口上。

  6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本导则第4.2.2-1款的规定;混凝土塌落度不小于mm、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5mm。

  7按本条文第3款的规定,将空腔模块墙体插接拼装组合至门窗上口部位,同时用Ⅱ型门窗口模块将窗下槛墙顶端覆盖。

  8将门窗上口模块置入门窗上口的支撑托架,按设计要求将受弯钢筋置入钢筋限位托上,并用金属U形钉将其固定,再将墙体组合至设计层高。

  9将斜支撑立梃与墙体连接,空腔模块墙体支护与垂直度校正示意如图6.2.3-2所示。

图6.2.3-2空腔模块墙体垂直度校正施工示意

1—竖向钢筋;2—调整扳手;3—支撑杆;4—固定座;5—防护条;

6—螺旋连接钉;7—自攻螺钉;8—支撑立梃;9—膨胀螺栓;

10—芯肋;11—模块;12—楼地面板

  10房屋为单层时,将墙体混凝土浇筑至檐口顶面,同时将固定屋架的预埋件校正;房屋为二层及以上时,将墙体混凝土浇筑至与楼面板下皮相平,绑扎楼面板钢筋,整体浇筑楼面板混凝土;拆下防护条,按本条文第1~9款的规定,继续上一楼层施工。

  6.2.4保温阳台施工时,用现浇系统模块错缝平铺在支撑肋上,做现浇混凝土出挑板的免拆保温模板,钢筋绑扎完毕与出挑混凝土楼面板一同浇筑。

  6.2.5设置在墙体内的新风和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管道、电气和通讯等配套工程的线管、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温度调节系统的线管等应与空腔模块墙体组合安装同时进行。线管类别和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线管不宜有接头,一旦出现接头,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3屋面保温系统施工

  6.3.1屋面板安装及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板安装前,先用60mm厚堵孔块将屋面板两端通孔密闭封堵;按建筑长度绘制屋面板排板安装组合图,横向搭接不宜出现非整块;结构檩条顶面与墙体檐口部位在同一坡面内。

  2从房屋一端开始进行安装,组合缝应插接严密。

  3屋面板内的芯肋(镀锌钢管)与屋面檩条之间的连接,应符合本导则第5.3.2条的规定;

  4采用柔性油毡瓦防水层时,应将其下表面涂刷液态胶粘剂,再用直径为5mm的镀锌自攻钉固定防护面层上;采用单层彩钢板或彩钢瓦防水层时,应使用直径为5mm、贯入防护面层内的有效深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自攻钉将其固定,每平方米应不少于6个钉;采用陶瓷瓦或水泥瓦做防水层时,应采用胶粘剂将其粘贴在防护面层上(满粘),再用直径为5mm镀锌自攻钉将其辅助固定,每片瓦上均不应少于一个自攻钉。

  6.3.2屋面保温粘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如下要求:

  1用20mm厚M10水泥砂浆将基层屋面找平。

  2屋面保温模块与女儿墙和通气孔根部等无法实现企口插接组合的热桥部位的施工,应符合本导则第5.1.3条的规定。

  3屋面保温模块粘贴组合时,不得用手锤击打模块顶端凸榫,应使用企口防护罩将模块上端凸榫罩住后,通过击打防护罩使组合缝合拢密闭。施工排块时,应将模块燕尾槽的豁口方向与屋面排水方向一致。

  4屋面保温粘贴系统的找平层、防水层、防护面层施工应符合本导则第5.3.3条的规定。

  6.3.3非保温屋面施工时,屋面檐口和屋脊部位的纤维水泥板与檩条应采用不小于M6镀锌螺栓穿透连接,不应采用自攻钉连接。

  

 6.4天棚保温系统施工

  6.4.1龙骨的类别、间距、规格及与屋架下弦的连接应符合本导则第5.4.3条的规定。

  6.4.2天棚保温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棚模块安装前,先用60mm厚堵孔块将两端通孔密闭封堵;内侧应先用5mm厚抹面胶浆防护后再安装。

  2在墙壁上弹出水平线,按线将C型钢龙骨或木龙骨固定在墙壁四周和屋架下弦上,龙骨的类别、规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从室内天棚一端开始,将内侧有5mm厚防护面层的天棚保温模块错缝mm安装,组合缝应拼装严密,每个镀锌自攻钉下均应设有专用垫片,模块与室内墙壁之间应预留10mm的组合缝,其密闭封堵应符合本导则第5.1.3条的规定

  4防护面层的施工应符合本导则第5.4.3-4款条的规定,安装组合构造如图6.4.2所示。

图6.4.2天棚保温系统安装组合构造

1—防水层;2—C型钢檩条;3—屋架下弦;4—龙骨

5—内防护面层;6—天棚保温板;7—自攻钉;8—外防护面层

 

 6.5地面保温系统施工

  6.5.1地面热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的标高,将地面水平线弹在室内墙面的四壁上,按水平线用M10水泥砂浆将基层地面找平。

  2在已平整的基层地面上弹出基准线,按线规方。

  3将M15水泥砂浆均匀地涂抹在地热模块下表面,按线将其粘贴到楼地面上,模块相互错缝mm,插接组合缝应密闭。

  4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在地热模块保温层上敷设供暖塑料管网,采暖管在转弯处,用Ⅱ型模块切割器按所需弧线开槽下管,地热模块保温层拼装组合和采暖管安装示意如图6.5.1-1所示。

图6.5.1-1地热保温层及采暖管安装示意

1—地热模块;2—供暖塑料管

  5当地热保温层上铺设地面砖时,应先用一道厚度不小于3mm的M15水泥砂浆将表面燕尾槽刮平,再按设计要求铺设地面砖;当地热模块保温层上铺设专用地板时,可直接将其铺设在地热模块保温层上,系统组合构造如图6.5.1-2所示。

图6.5.1-2地热供暖系统组合构造(剖面)

1—防护面层;2—保温层和供暖系统;3—粘贴层;4—楼地面

  6.5.2地面保温层和系统安装组合应符合本章第6.5.1-1~3款的规定,模块保温层拼装组合示意及系统组合构造如图6.5.2-1、2所示。

图6.5.2-1地面模块保温层安装组合示意

1—mm宽模块;2—mm宽模块

图6.5.2-2地面保温系统安装组合构造(剖面)

1—防护面层;2—模块保温层;3—粘贴层;4—楼地面

  6.6施工安全

  6.6.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的规定。

  6.6.2各种类型模块安装组合出现非整块需要切割时,应将切割器设在对应施工作业面的楼层内或指定区域,不应在外脚手架上切割。

  6.6.3当房屋为二层及以上时,首层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将其外表面用防护面层覆盖。

  6.6.4用装饰和保温材料制作的外墙装饰线和立面造型不应蹬踏。

7验收

 7.1一般规定

  7.1.1装配式EPS模块现浇混凝土结构低能耗抗灾房屋的质量验收,其内容、程序、组织、记录、检验批划分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的相关规定。

  7.1.2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工程的竣工图或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及其他设计文件;

  2EPS模块及构件所用的各种材料、附件及紧固件、构件及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和复检报告;

  3胶粘剂与模块和与干混抹灰砂浆防护面层的拉伸粘结强度;

  4干混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

  5抹面胶浆压折强度比和与模块及干混抹灰砂浆防护面层的拉伸粘结强度;

  6耐碱玻纤网布单位面积质量、耐碱断裂强力和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7电焊网丝径和网孔尺寸、焊点抗拉力、镀锌层和焊点质量。

  7.1.3在工程项目验收前,应在安装施工中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

  1模块插接组合安装。

  2预埋件安装。

  3耐碱玻纤网或电焊网敷设。

  4建筑热桥部位。

  5变形缝部位。

  6墙体内新风和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管道、电气和通讯等配套工程的线管、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线管安装。

  7.1.4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以点计数的一般项目,其合格点数不应小于90%,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7.1.5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应按本导则相应章节中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判定。

 7.2主控项目

  7.2.1厚抹灰防护面层所用材料、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型式检验报告。

  检验数量: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至少检查1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验报告。

  7.2.2墙体内外厚抹灰防护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检5处,每处取3点。

  检验方法:针刺法与钢直尺测量。

  7.2.3空腔模块、复合屋面板、地热模块、屋面外保温模块、天棚保温模块的厚度和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格抽检3块。

 检验方法:钢直尺测量检验。

  7.2.4墙体内的钢筋规格、型号、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2.5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流动性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

  检验数量: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查看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检测报告;塌落度测试。

  7.2.6门窗洞口周边热桥部位的施工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

  7.2.7室内火炕、火墙、炉灶、烟道及烟囱等有火源部位的施工应符合本导则的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影像资料。

 7.3一般项目

  7.3.1条形基础梁或地梁上表面应平整、标高准确,高低差不应大于3mm。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2m靠尺和塞尺测量;水准仪测量。

  7.3.2墙体表面平整度和立面垂直度均不应大于3.0mm;组合缝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组合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检查。

  7.3.3模块应使用切割器现场加工,不得使用手锯切割,不得无企口对接。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4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块顶端的插接企口做防护处理。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5玻璃纤维网布的搭接尺寸不应小于mm;应将其设在抹面胶浆中间,且不得出现松弛、褶皱和倾斜错位现象。

  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检3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钢直尺测量;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7.3.6门窗口四角和外墙转角附加玻璃纤维网布设置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7.3.7螺旋连接钉的设置和纤维水泥板或防火装饰板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3.8分隔条、装饰线和滴水线(槽)应棱角平齐,位置、尺寸、直线度、深度和坡度、缝内不燃材料填塞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拉5m线测量检查。

  7.3.9复合屋面板外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3.0mm;模块插接组合缝表面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插接组合缝隙宽度不应大于1.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检查。

  7.3.10彩钢瓦与檩条应锚结牢固,无松动现象,搭接组合缝应严密,锚固钉的数量和屋脊板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检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手扳检查。

  7.3.11沥青油毡瓦与基层屋面应粘贴和锚结牢固,无松动现象,搭接组合缝应严密,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检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撕揭检查。

  7.3.12龙骨的设置、天棚保温模块内侧防护面层的施工及与龙骨的连接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7.3.13复合屋面板在檐口处与墙体安装组合缝密闭封堵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检3处,每处取1个检查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针刺法检查。

  7.3.14基层地面或基层屋面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3.0mm。

  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检不少于3个大房间。

  检验方法:2m靠尺、塞尺测量和水准仪测量检查。

  7.3.15地面或屋面保温模块组合的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3.0mm,模块插接组合缝表面高低差不应大于0.5mm,插接组合缝隙宽度不应大于1.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和检查;2m靠尺和塞尺测量检查。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dnmm.com/bswq/8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